作者:南京市花园中学 发布时间: 2024-09-10 来源:本站
他,1971年1月出生;他,所任教的学校地处龙潭远郊,三十多年来,毅然扎根于此;他,一直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以卓越的教学成果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学生、家长以及同行的广泛赞誉。他,就是金中仙林(龙潭校区)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张学祥。
在从教34年的教学生涯中,张学祥老师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17年,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7年,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8年,连续担任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学14年。张学祥老师工作一直认认真真,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并得到师生好评;他所带的班级,不管接手时基础有多薄弱,经过他的一番带领共进,班级成绩都能明显提升,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、获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认可。
一、扎根远郊,坚守乡村教育
三十年如一日,张学祥老师一直以学校工作为中心。他每天6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,坚持早上第一个到学校,第一个进班级,陪着学生一起早读。
2012年,张学祥老师自己的女儿也正面临初三毕业,他的妻子让他抽点时间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,不要带毕业班了,可是学校毕业班老师紧缺,难以调剂,思虑再三,他毅然挑起学校的重担,接手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。面对妻子的愤怒,他无奈地对妻子说:“我明白你也理解你,可是学校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办!”看着他为难的样子,妻子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他。
午休课余时间,总能在班级找到他的身影,他总是在“扶弱补差”,他总是不断鼓励、督促厌学的学生保持学习的状态,他总是对每一位孩子都“不放弃、不抛弃”,他接手时的班级哪怕是年级的最后,也从不畏难,从不抱怨。通过他的不懈努力,总能扭转局面,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进步,收获满意的成绩。
二、关爱孩子,守护学生成长
张学祥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,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,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品格教育。他坚信,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、有同情心的公民。在日常教学中,他经常结合数学问题,引导学生思考,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社会责任感。
在2023年9月,张老师接手了一个新班级。接手后,他迅速关注到了两位学生的家庭情况。
其中一位学生因家庭环境复杂,感到迷茫和沮丧,曾考虑辍学去工作。张老师通过家访,多次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,强调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,并帮助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和饮食问题,鼓励学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助,最终使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,情况稳定,成绩和表现都有显著提升。
另一位学生因家庭缺乏关怀,表现出自卑和缺乏自信。张老师发现后,不仅提供了物质帮助,如衣物和早餐,还通过定期的谈心和鼓励,帮助这名学生建立自信,并更好地融入集体。张老师的这些努力,使得学生的情况得到了改善。
三、反复自省,探索教育教学
近几年来,张学祥老师一直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,且教学业绩明显;积极参加区级教师讲座、区级学生讲座;近年来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,承担课题任务、论文评比、案例评比等活动,并获得区级、市级奖项,还有论文在刊物发表。
2015年9月撰写论文《营造“愉快”的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》并发表;2017年4月撰写论文《中考复习中学困生的转差工作的一点反思》并获奖;2017年,他在全区数学教研活动中做了《中考复习中学困生的转差工作的一点反思勤于实践》的讲座,得到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的肯定,并得到全体九年级老师的好评。
2020年4月撰写论文《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探讨》并获奖;2017年7月参与党建课题并结题《中学党建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及促进师德建设的研究》2017年12月《“走进龙潭”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》;2018年1月参与数学课题并结题《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性研究》2018年1月参与数学课题并结题《基于“诊断•解决•评估”三要素的农村初中课堂改进行动研究》;2023年撰写教学案例《八年级学困生几何教学的思考》并获奖。
多年来,张学祥老师获得了颇多荣誉,成为了同事的好榜样、家长的好帮手。他多次被评为市、区、街道优秀教育工作者、优秀班主任、优秀共产党员、教学先进个人称号。
张学祥老师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,他爱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,他愿意用全部的汗水、精力、心血去浇灌教育这些鲜艳的花朵,他会继续努力,在金中仙林(龙潭校区)这片农村远郊的热土上辛勤耕耘,为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