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南京市花园中学 发布时间: 2023-04-27 来源:本站
4月26日下午三点,栖霞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中心“风行讲师”——朱婷娜,走进了南京市花园中学,为我校七、八年级的家长们带来了《解码青春期,沟通是良药》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,讲座由学校张云霞副书记主持。
朱老师首先从一张亲子关系调查表入手,引出现在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问题是沟通不当。然后由著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青春期故事引起家长共鸣,让家长回想起自己的的青春期时光,让家长能初步理解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想法和行为表现,并请几位家长起来分享了自己初中时期的表现情况,现场互动气氛活跃。
在让家长从自身经历初步理解自己孩子后,朱老师提出家长应在孩子青春期阶段注意四个陷阱。首先是舒适陷阱,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阶段不能追求自己舒适,忽视孩子的感受,缺席孩子生活,让孩子与家长越来越疏远。其次是认可陷阱,踏入这个陷阱的家长既希望孩子喜欢自己,另一方面又希望外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父母,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一些家长对很多事情妥协,没有边界。第三个是控制陷阱,典型表现是家长过于强势,什么都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,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,让孩子朝自己设定的路线走,这样的后果一般有两个,第一是孩子会变得软弱,缩在一个角落,言听计从;第二是收获一个特别叛逆的青春期,孩子会和家长对着干。最后一点是成就陷阱,如果家长太希望自己孩子考全班前几、获得各种证书等,反而给孩子造成过多压力。朱老师希望家长们意识到叛逆并不是孩子的错,多半是因为孩子成长环境出现了问题,造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只有家长不断学习,不断纠正,才能尽量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。
朱老师从自我意识的觉醒,独立性的增强,身心发展的不平衡,性意识的萌动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孩子青春期变化的具体表现,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四点家长沟通技巧。首先朱老师引用电视剧《小欢喜》的片段,提醒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要注意边界,尊重孩子的隐私;其次朱老师通过一个视频小短片,通过不同家长在家状态引出家长需要做好孩子的榜样;第三,针对孩子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朱老师提出,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,对孩子应该表扬鼓励多于批评,聪明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背后鼓掌,愚昧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面前数落;最后一点,孩子在青春期性意识萌动,所以更需要家长的陪伴,并及时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予以欣赏,多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,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,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。父母也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,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家里,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,甚至更重要。
最后朱老师提出对家长的希望:做最好的家长,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,和孩子一起成长,分享快乐和幸福。最后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本次讲座实用性很高,朱老师讲得很精彩生动,说出了他们的心声,有助于家长更有效地教育孩子,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讲座。
苏霍姆林斯基指出: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。学校和家庭是教育的“两只手”,缺少了哪一只,教育必将孤掌难鸣。因此只有家校合作,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,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