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文章标题
  • 文章摘要
  • 文章内容
  • 全文搜索

学校概况

【臻美金龙 化学教研】新课标、新课堂、新样态——“双减”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

作者: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(龙潭校区)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3-09-28      来源:本站

四时俱可喜,最好新秋时。926日上午,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优化教学设计,提升教师专业发展,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刘莉莉、附中仙林教学校长张彩玲齐聚金中仙林(龙潭校区)展开化学教学研究活动。栖霞区东部共同体的化学教师、全区入职5年内的年轻教师参加本次活动。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节公开课、一个微型讲座及点评研讨。来自摄山中学的张晋老师和金中仙林(龙潭校区)的卫园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场新课标指引下的新授课,分别是《水的净化》和《水的组成》,来自金中仙林的袁梦玥老师给大家带来微型讲座《新课标指导下的常态课教学思考》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742a706d.jpg

动手实践 体悟方法

天然水的净化之旅

张晋老师开展的“水的净化”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。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所用的水是如何净化而来为情景引入,通过视频介绍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,引出常用的净水方法:沉淀、过滤、吸附。结合生活经验,通过实验视频和小组动手实验认识沉淀、过滤、吸附。最后揭秘奶茶店的净水系统。整节课,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,除去不同类型的杂质,形成了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6f5b67ca.jpg

史实引领 内化观念

探秘水的组成

卫园老师本节课从“古人眼中的水”、“科学家眼中的水”,引导学生获知科学家探究水组成的实验,同时感知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。通过氢气燃烧和水通电分解两个实验,学生从“我”的角度分析水是由什么组成的,总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。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化学史,化学史是化学成果产生、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,其包含了化学知识、科学研究方法和化学家的思想演变,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。亮点之二是水分子模型的搭建,建构模型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外显,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宏观、微观、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44be287c.jpg

课标引领 重在课堂

新课标指导下的常态课教学思考

袁梦玥老师虽然很年轻,但她的教学能力出众、教学设计新颖,已经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。她从学科德育的角度对两节课做了点评,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:1.研读课标,制定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;2.寻找学科育人的生长点,向学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、中国成就,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,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;3.创设真实、生动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m2fdd84e8.jpg

随后,张彩玲、刘莉莉两位校长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。

张彩玲校长从这节课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,提出几点建议:在“水的净化”这一课中学生互评过滤操作中的错误这一环节,最好有规范的文字表述,引导学生规范表述的习惯。在“水的组成”这一课中,氢气燃烧实验看到的不是蓝色火焰,能不能找到玻璃管的替代品,让学生真实的看到蓝色火焰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m59d394b1.jpg

刘莉莉校长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做了点评,教师们要意识到教学要与时俱进,在目前的双减背景之下,要始终围绕“减负增效”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习题设计。希望大家课后对这两节课都要有所思考,教学上有所收货。

化学教研新闻稿(改后)_html_2071fc0f.jpg

半天的活动促进了教师们多思考、多发现、多学习,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,改进终结性评价,探索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,科学设计评价工具,重视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、科学思维、科学探究与实践、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;加强过程性评价,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,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,实现“教—学—评”一体化;深化综合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、自我反思的能力,引导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,实现以评促学、以评促教,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。


图片:王淑睿、王家芳、贺泽强

供稿:卫园

编辑:赵景宝

一审:卫园

二审:王家芳

三审:毛亚玲